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国学讲座——风水助人与弑力
南京国学会——子不语茶堂
南京国学会公益讲座------名字与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8日南京国学研究会谈茶
 
三教民俗
传统文化之民间“抓周”习俗
  发表时间:2015-6-3  点击:2732

抓周,中国传统风俗,现是东亚国家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

按小儿一般发育情况,民谣说:“七坐八爬,九个月长牙”、“三翻六坐,九爬爬,十个月起来行扎扎,过了生日叫达达”。可见小儿满一岁时,开始坐立爬行,蹒跚学步,呀呀学语,会辨认眼前物件,能听懂常用词语,也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多少醒得了点人事,更加天真可爱。

民间根据“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的俗谚,小儿满一岁那天,称“周岁”,古称“周晬(音最)”,有的地方称“头晬”。这是婴儿出世后的第一个生日。旧时此日礼仪隆重,亲友均来祝贺,热闹异常。这天孩子是大家活动的中心,父母要给孩子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外爷外婆或干爹干妈要送“长命锁”;亲朋送一些小孩衣服、鞋帽、食品之类的“周岁礼”。大家争着抢着抱周岁儿,逗笑取乐。

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旧时陕南民间习俗,孩子周岁这天最具传统特色的活动是举行“抓周”仪式,古称“试晬”或“试儿”,有的地方叫“试周”、“抓生”、“抓晬”、“揸生日”。周岁这天中午,全家老少,亲朋邻里,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中,在堂屋或客厅中央摆上八仙桌,用盘盛弓箭、小秤、书籍、笔砚、钱币、算盘、打牛鞭、吃食、玩具等,如果是女孩,再摆上剪刀、针线、尺子、化妆品等。盛物之盘曰碎盘。布置停当后,把孩子抱来,让其随意抓取,大人不作任何诱导,以预测和检验孩子一生的志趣、性情、爱好、智愚和前途,近似占卜小孩的命运。如先抓到的是书笔,说明孩子将来聪明好学,必定能金榜题名,是个文化人,能做官;若先抓到打牛鞭,就说没出息,是打“牛屁股”的;倘若先抓到食品,也要讨个口彩,说他福大命大,将来有吃有喝;若先抓到秤杆,说明他将来会经商做生意,发大财;若先抓到胭脂、水粉,长大好美色;若先拿到玩具,则预兆孩儿将来贪玩,家长要加强引导;若数次先抓取钱币,将来必定贪财,做父母的要趁小加强教育,进行思想防范。

刚满周岁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在他眼前摆设的各种物件,想先抓什么纯出于偶然,依此来占卜预测孩子未来的志向、职业、爱好、前途,显然是荒谬的,没有科学道理。现在已没有多少人相信了,虽然仍流传“抓周”的习俗,但不过是逢场作戏,逗笑取乐而已。

民间“抓周”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由来已久。据说始于南北朝,最早源于南方,历代均有记述。南北朝时期的作家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有此俗:“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与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镂,并加饮食之物品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唐李商隐《骄儿》诗:“文荷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宋史·曹彬传》:“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也提到了“抓周”的习俗,说明流传久远。

宋楼钥《攻集》九中的《阿虞试晬戏作》诗:“阿虞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拏要学翁。”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均有此俗。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较详细地记述道“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绕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褚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

《红楼梦》第二回说贾宝玉满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抓来玩弄。”说他将来不过是“酒色之徒”,令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贾政在众人面前好生无趣。这当然是十分荒唐的。

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传统文化之史部、传统文化之子部、传统文化之集部、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传统文化之戏曲、传统文化之武术、传统文化之美学、传统文化之道学、传统文化之佛学、传统文化之儒学、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游学、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研究班、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传统文化少年班、传统文化培训班、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国学之史部、国学文化之子部、国学文化之集部、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国学文化之戏曲、国学文化之武术、国学文化之美学、国学文化之道学、国学文化之佛学、国学文化之儒学、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国学文化教学、国学文化游学、国学文化教育、国学文化学习、国学文化研究班、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国学文化班、国学文化少年班、国学文化培训班、国学易经培训班、国学交流班、成人国学教育、幼儿国学教育、青年国学培训、国学培训交流、国学学术交流、国学培训老师、国学培训大师、国学讲座、国学课程、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如今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南京传统文化教学、南京传统文化游学、南京传统文化教育、南京传统文化学习、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国学之史部、国学文化之子部、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国学文化之戏曲、国学文化之武术、国学文化之美学、国学文化之道学、国学文化之佛学、国学文化之儒学、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南京国学文化教学、南京国学文化游学、南京国学文化教育、南京国学文化学习、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南京国学文化班、国学文化少年班、南京国学文。竹

上条新闻:生宣“五性” 帮你学书
下条新闻:毛边纸还这么多道道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风水起名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著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南京国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1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