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国学讲座——风水助人与弑力
南京国学会——子不语茶堂
南京国学会公益讲座------名字与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8日南京国学研究会谈茶
 
茶艺香道
香道器具与操作程序
  发表时间:2015-6-1  点击:2251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古时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现在日本香道,茶道中最高级的香盒,大多是古时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唐物,除了专用的香盒外,也多有从印泥盒,药盒等转用作香盒用的。值得一提的是蛤形香盒,这是日本香道中出现较早,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香盒类型,蛤蜊是在中国,日本沿海随处可见的贝类动物,其壳厚而鼓,俩半对称,易于采集,自古以来就被用作盛放药膏的容器,如中国的护手油,蛤香盒其中不少从药盒转用而来。蛤壳有天然的美丽汶理,用作香盒时往往还在壳面内外饰以浮雕,彩绘等。除了利用天然海贝外,中国古代也有其他材质仿闪壳形旳盒子,日本也有乐烧或朩雕的蛤形香盒。另外动物、瓜果等形状的香盒也颇受欢迎。

香瓶:插放香匙、香筷、灰押等的瓶子,古人亦称筋瓶,香瓶宜下面重不易扑倒为佳。

香篆:

1.香名,形似篆文。宋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宋洪刍《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宋张孝祥 《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宋范成大《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金萧贡《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萦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清汪懋麟《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鬓丝。

3.香篆是一种专门用来燃点香粉的模具,古时的佛堂书斋闺阁里,人们常把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点燃后循序燃尽,这种用香的方式称之为香篆”,也叫香印”“香拓
使用方法------把香灰压平整,放入香拓,铺上粉,压实,取出拓,点燃即可。打拓的时候应静心去浮燥,方可打出好拓。
香篆的历史-----宋范成大《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宋华岳《香篆》诗: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还同物理人间事,历尽崎岖心始灰。 金萧贡《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萦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清汪懋麟《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鬓丝。 这些都是古人对香篆的描述。

香篆 又称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特定的(连笔的)图案或文字,点燃之后可顺序燃尽。

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

香篆之最: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图案后,其上覆纸,颠倒模具,撤模具,香粉以图案型铺在纸上,把纸放在水面,纸沉,而如篆字图案的香粉末依然在水面,燃香——中国古代水面上的计时钟。

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香篆也称香印,在焚香的香炉内铺上一层砂,将干燥的香粉压印成篆文形状,字形或图形绵延不断,一端点燃后循线燃尽。由于取用的香是呈松散的粉状,点燃之前才以模造成绵延不断的图形,而且移动模子时很容易碰坏图形,因此使用时并不方便。也许正是因为这,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区内的各种服务业中,就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这在宋人的笔记《梦梁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条中记载的很清楚:且如供香印盘者,各管定铺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请香钱而已。

唐宋时人点香计时,以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一般成篆文字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唐白居易《酬梦得见戏长斋》诗香烟朝烟细,纱灯夕焰明,王建《香印》诗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五代冯延巳《鹊涵枝》里有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都是讲的这种香印。宋代熙宁年间出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午夜香刻。宣州石刻记载:穴壶为漏,浮木为箭,自有熊氏以来尚矣。三代两汉迄今遵用,虽制有工拙而无以易此。……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无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如左:福庆香篆,延寿篆香图,长春篆香图,寿征香篆。这是中国古人的创举,中国人仿佛有无穷的智慧,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计时,用水计时,所以有铜壶滴漏的发明,没有水了,又想起了用香计时。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

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中国十大珍惜动物,再不保护就真的看不到了(上)
下条新闻:女人须知香道养生之道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风水起名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著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南京国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1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